首席評論
  □閱盡
  又到清明節。每逢此時,“死不起”的焦慮和吐槽便在網上瀰漫開來。有報道稱,現今殯儀館的骨灰盒動輒幾千至上萬元,而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,至2012年全國平均火葬花費已漲至1萬元以上。殯葬業已數次進入“中國十大暴利行業”,有的地方墓地價遠超房價,而且,每隔十數年還要再“交租”。
  冰冷的數字背後映射的是殯葬業的亂象。火葬作為節約土地木材資源、移風易俗的新型殯葬形式,是由政府倡導推廣的,然而,近年來,從運屍費到防腐費、化妝費、壽衣費,再到火化費、場地費、牌位費、墓穴費等等,不知衍生出多少收費項目,似乎每個環節每道檻都要用金錢來“通關”,直令生者難堪,逝者更是死得沒有尊嚴。
  殯葬業本應具有公益色彩,多次進入“中國十大暴利行業”,實有突破倫理底線之嫌。
  商業社會,可以在商言商,但有些錢卻是不能賺的,尤其是公權出面,更須謹慎。但恰恰是“公”字頭的殯葬機構揭開了“殯葬市場化”的大幕!一套壽衣外邊賣幾百元,殯儀館要幾千元;明明是火葬,但卻備著成行成市各種層次的棺材,即便“最便宜”也價格不菲……其所誘導催化出的奢華殯葬之風,已令節儉易俗的火葬完全變味。至於圍繞火葬鏈條演化出的名目繁多的亂收費亂漲價,其無序和無所顧忌,已到了公眾難以忍受的地步。難怪有網友吐槽,“連死人都不放過”。顯然,殯葬業大賺死人錢,傷的是民眾的感情,損害的則是政府的形象!
  而公眾疑惑的是,這些年媒體對殯葬業亂象沒少報道,輿論更是不斷鞭笞聲討,民政部門也多次發文規範,卻屢禁不止。其中原因,首先是社會管理理念上拋棄了殯葬業的“公益”屬性。日前有報道說,廣州等地正醞釀推行基本殯葬費由政府買單,但是,若不能真正落實殯葬業的“公益”屬性,恐怕政府買單基本殯葬費之後,死者家屬仍會感到“負擔不輕”,因為,其他附帶的費用遠超這些基本費用。
  其次則是現行管理體制的弊端所致。眾所周知,歷年來,各地殯葬業都為民政局屬下機構所壟斷,在對殯葬業治理的過程中,民政部門既當裁判又是運動員,在扯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牽絆下,所謂的治理也就可想而知。比如,將“準入審批權”轉化成“經營獨占權”,獨此一家,別無分店,人們明知挨宰也無可奈何。近來,有些項目雖不需審批了,民企也進入殯葬業,但民營墓園因地位身份的限制,又不得不與國有墓園形成價格聯盟,最終是“公”與“私”演起雙簧,遭殃的還是消費者。
  要讓人們從“死不起”到“死無憂”,就要對殯葬業大動手術,將其真正當成公益事業來辦,作為主管殯葬業的公權力部門,應徹底從經濟利益的轉盤中脫身,否則,殯葬業亂麻可能永遠無解。
  (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)
  閱盡  (原標題:“死不起”的殯葬頑症該動大手術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g22ggvh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